最新文章列表
最热文章列表
据相关报道,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孤独症人数呈上升趋势,中国也不例外,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在我们探究孤独症儿童人数增多的原因之前,首先要明确究竟什么是孤独症。
也许有些家长看到以上新闻报道,会变得焦虑,甚至担惊受怕。其实我们不必过于恐慌,如果发现孩子在发育或者行为方面有异常表现,可以提前做科学的初筛诊断,尽早干预。由微笑彩虹精编的业界公认的专业测评,推荐您来测一下:
什么是孤独症?
根据《美国精神障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说明,孤独症属于神经发育障碍的一种子类型,它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
(1)多种环境下都呈现出持续性的社会交流与社会互动的欠缺。具体而言,这种表现在三大方面:
社会情感的互惠能力。即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倾向于用更友好的举动来回应他人友好的行为,而面对敌对情况时,则采取更有威胁性的方式来应对。但大多数孤独症患者则无法发起或回应来自他人的互动,例如无法展开正常的对话交流,无法回应他人的感情。
运用非语言交际的能力。例如孤独症患者在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方面会出现异常,无法理解或使用手势与他人交流,完全没有面部表情,以及无法跟随他人的指向或目光。
发展、维持以及理解关系的能力。与普通人相比,根据不同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处事方式对孤独症患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对与同龄人分享兴趣爱好、结交朋友方面也缺乏兴趣。
(2)其行为、兴趣或活动呈现出不断重复和受限制的模式。至少包括以下两项:
✔运动动作重复。例如重复性排列玩具、翻转物体、重复某些词语。
✔严格坚持相同的语言或非语言模式,并对微小的变化感到极度痛苦与不安。例如每天都要走相同的路线、吃相同的食物。
✔过度执着的兴趣。例如极度依赖或专注于异常的物体。
✔过度或过低的感官反应能力。既包括对疼痛、温度变化的漠不关心,也包括对光线或气味的过度迷恋。
(3)虽然后期学习到的能力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住个体的表征,直到遇到社交需求时才明确表现出来,但这些症状一定在早期发育阶段就有所表露。
(4)以上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
(5)已排除这些症状并非由于智力缺陷而导致。
回归正题,为何近年来孤独症人数会逐年增多?
为何孤独症人群数量变多了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孤独症的患病率约为1%,其中男性的数量约为女性的四倍。有学者在全中国范围内收集125806名6-12岁的儿童后发现,2020年中国孤独症儿童的患病率约为0.7%。
根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报告可以看到,孤独症的患病率从2000年的1/150上升到2018年的1/44,确实呈现上升趋势。追溯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生活中所称的“孤独症”更准确地来说应叫做“孤独症谱系障碍”。顾名思义,这并不是一道“Yes/No”的简单判断题,相反,它所涵盖的“谱系”是“渐变”而宽泛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并没有客观的检测(如脑部扫描、验血等)方式用于孤独症的诊断。大多数情况下医生都是通过观察对方的行为举止和通行的诊断标准来进行判断。
相较于1994年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2013年出版的第五版《手册》为了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敏感度,对孤独症的涵盖范围有所调整。原先的孤独症、阿斯伯格症、以及广泛性的发育障碍都被合并,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些障碍的症状在社交缺陷与重复抑制性行为两个维度上呈现出从轻到重的连续性变化,而非泾渭分明的不同障碍。
也就是说,从前分离的诊断标准如今被并到更多维度的孤独症光谱中。因此,所依据标准的变化之前不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人群也被划入了孤独症谱系障碍之中。
第二,由于孤独症通常伴随着智力障碍、多动症等不同障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孤独症的了解越来越准确。
以前由于缺乏了解,很可能会出现误诊为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其它障碍的情况。如今将这些误诊纠正并且能准确诊断出孤独症,也是确诊人数呈上升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近年来针对孤独症的科普也越来越多,人们关于孤独症意识和了解有所提高。出现相关症状时,开始主动去医院进行筛查。与此同时,医生也会主动建议家长对其子女进行孤独症检查。美国儿科医师学会建议所有18-24个月内的儿童在基本的发育监测之外,都应接受孤独症症状的筛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