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列表
最热文章列表
我们常常会听到孤独症儿童家长抱怨,为什么孩子在学习方面异常艰难?无法理解他人提出的指令,不懂如何配合,坐不住,注意力涣散……从理论上来讲,这同孩子的认知发展有直接关系。
那什么是认知?孤独症儿童在认知层面存在哪些困难?有什么干预方法吗?请跟随小编往下探索答案吧!
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个体获得知识的历程,其中包含知觉、记忆、想象、辨认、思考、推理、判断、创造等复杂的心理活动,需要学习、思考、应付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适应生活的能力。
一般儿童的认知发展会随着年龄而增长,并遵循一定的模式发展。在学习上,孤独症儿童受个人特殊条件限制,往往会出现发展不平均的表现,但发展顺序与一般儿童的发展模式大致相同。
一般儿童进行认知学习,除需要有健全的感觉和知觉系统,也需要有观察及模仿能力、注意力、记忆力,以及理解力等,有了这些前提条件,儿童的认知发展会较理想。
智力发展需要通过感觉刺激的接受传到脑中的信息处理系统、再经过处理、组织、记忆及提取使用而逐步由具体思维发展至抽象的逻辑推理。
而孤独症儿童学习上往往因异常的感觉接收及理解上的困难而受到限制,故需一套循序渐进且系统的学习模式。
儿童的学习可先由基本的知觉、配对及分类等开始,这些都是培养抽象思维的基本元素。
当儿童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建立稳定的基础后,才学习其他较深层次的范畴,如空间、序列、对比、因果及数字等。但需要留意,因为儿童的专长及特点各有差异。例如:某些儿童可能很快知道如何“排序”,但仍未掌握“分类”,所以要按儿童的个体情况来决定适合的学习顺序。
孤独症儿童认知上的困难
1、注意力欠缺或选择性注意力
儿童在学习或思考时,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维持长时间的专注。例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或内在引发的刺激常常令他们对训练内容分心,儿童也难以将注意力从那些刺激上转移,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新事物。
2、难以处理感觉信息
当出现不同的感觉信息时,儿童可能会感觉到难以处理。例如:在一个杂乱的环境进行学习,因四周有过多的刺激,儿童感到困扰而难以同时处理;也可能会只注意局部或片段的信息,未能整合及有效地运用从过去经验中所获得的知识。
3、不恰当的看重事物细节
虽然儿童的视觉辨认能力较强,在颜色和形状配对、分类、排列及拼图等方面的表现较佳,但有时会只着重于事物的某些部分或细节。例如:学习“交通工具”时,可能会只留意“车轮”而忽略其他重要的部分和整体的概念。
4、狭隘的兴趣及固执行为
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很强烈的学习动机,因而会忽略其他不感兴趣的事物,令学习动机难以维持;也会因过度沉迷于喜爱的对象或话题而不理会需要学习的其他内容。
5、难以理解“意义”
学习时,儿童倾向于使用操练和记忆的方法,对知识未必真正理解,因此不能有效地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例如学会配对某种餐具后,如果换成其他餐具,又不知道怎样做了。
6、难以理解抽象概念
儿童以具体思考方式思考,较难明白抽象的逻辑及推理概念。例如:儿童知道1加1等于什么,却不懂1加多少等于2。
温馨提示
孤独症孩子的认知训练,和正常儿童的认知发育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这个规律,孩子就算学得慢,总是在沿着上坡走,科学研究表明,除了深重度的智力障碍是无法接受训练的,中重度、中度和轻度的儿童都可以在科学连贯的训练中得到进步,并把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
从认知训练角度来说,孩子学习任何一个课题(项目),都要走“感知——理解——表达——泛化(扩展)”这条线路,以学颜色为例,孩子把红色做为颜色学习的第一步,要先“感知”红色是什么、再“理解”什么是红色、再用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方式“表达”红色,再把红色“泛化”到生活中。
根据ABA的方法步骤操作,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提升孩子认知的ABA分解
①分解课题
课题是指孩子应该学会的一个能力,这样说来,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的课题成百上千,ABA强调把每个能力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这个过程就是“分解课题”。
比如教认识颜色,从红色开始教(先不教其它颜色),第一步应该是配对分类,让孩子“把一样颜色的放一起”,这就是刚才说的学习规律的“感知”阶段。说到这,可能有许多人要问“为什么教颜色时不直接告诉孩子颜色的名称,比如拿着红气球、红杯子等教‘红色’,而是先让孩子去配对去分类呢?”因为在认知发展规律中,知觉算是最基础的能力,如果人在视觉上都无法分辨并理解一个物体与其它物体的不同,又怎能理解更复杂的物体命名和功用呢?
➤举例说明:接着讨论“分解课题”之学习颜色的例子,第一步是配对分类,如果孩子能在有干扰物的情况下把红色与红色物体快速正确地放在一起,说明孩子已经感知到了红色。注意:随着教学的深入,指令语已经从最初的“一样颜色的放一起”变成了“红色的放一起”。在孩子具备这个能力后,进行第二步训练——理解,就是让孩子“拿红色给你”,如果孩子能在有多个其它颜色物体的干扰物中间快速正确地拿一个至多个红色物体出来,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理解红色的能力。最后,进行第三步的训练,让孩子表达红色,问“它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回答“红色”。
ABA强调无论教孩子什么能力,比如物品认知、形状、数学、说话、画画等,都要遵循这个分解课题、循序渐进的原理。
②给予辅助
孤独症儿童之所以学东西很慢,是因为情绪认知的问题,让他们无法像普通儿童那样顺利地接受外界信息并输出这些信息,他们很难通过观察而自然地学习。
➤举例说明:这就要求你在教孩子一个新的课题时给予辅助,刚开始时可能是手把手的全部身体辅助,随着孩子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渐减少辅助。这是ABA的一个主题原则。比如教孩子画一棵大树,一开始需要手把手地教他画,然后不再手把手教、而是给他一个视觉提示,即大树图片让他照着画。再是先示范画一棵大树,收走,让孩子自己去画。最后是直接让孩子画一棵大树。
注意,不能辅助得太慢太晚而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不要过多给予辅助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③及时强化
在课堂上听的最多的几句话,就是“太棒了”、“做对了”“你真聪明”,这就是强化。强化的意思就是在孩子做出一个正确反应后给予的反馈。在孩子反应后,及时给予强化会让孩子愿意配合,更愿意继续学习那些新的、好的行为和能力。
孤独症孩子虽然在认知发育上多多少少存在障碍,但爱听表扬是全人类的共性。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对你的要求有了正确反应,而你不强化他,他怎么知道他的反应是正确不正确?如果他不确定这点,那怎么还愿意继续跟随你的教学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