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9950
怎么教会孤独症孩子理解使用“第一/最后”等名词



教会孤独症孩子理解“第一/最后”等时间名词,可以让孩子在使用语言时注意时间顺序,促使孩子注意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让孩子更好地进行回忆。


课程内容:先指导学生做出一系列反应,然后问学生首先发生了什么,最后发生了什么。




第一阶段

用学生已能正确排序的三张或更多卡片构成的序列让学生排序。

教师指令(区别性刺激)之一:“摸第一张。”

学生反应之一:摸序列中的第一张卡片(通常放在最左边)。

教师指令(区别性刺激)之二:“摸最后一张。”

学生反应之二:摸序列中的最后一张卡片。

教师指令(区别性刺激)之三:随机轮换前两个指令。

也可以用数字卡片和字母卡片进行这一训练。




第二阶段

把动物、(影视、动画中的)人物玩偶、人排成一排,并让他(它)们面朝同一个方向。

例如:排队上公共汽车。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之一:“谁排在第一个?”:

学生反应之一:指出排在最前面的那位。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之二:“谁排在最后一个?”

学生反应之二:指出排在最后面的那位。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之三:随机轮换前两个问题。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之四:变换队列的方向,使学生不依赖左右方位进行判断。




第三阶段之一

拿出两样物品,要求学生“摸第一个”。在学生摸了第一个之后,再要求他“摸最后一个(第二个物品)”。每轮训练都要变换物品的位置。可在指令中用“第一”或“最后”进行提示,要逐渐减少提示。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之一(A):“你最后摸了什么?”

学生回答之一:说出最后摸的物品的名称。




第三阶段之二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之二:“你最后摸了什么?”

学生回答之二(A):说出最后摸的物品的名称。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之二(B):“你第一个摸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之二(B):说出第一个摸的物品的名称。




第三阶段之三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之三:“你第一个摸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之三:说出第一个摸的物品的名称。




第三阶段之四

随机轮换询问“第一”和“最后”的提问。




第三阶段之五

吩咐学生触摸相关物品,指令可省略“第一”和“最后”两词。如果学生能够根据指令正确触摸两个物品,再加上第三件物品。一次只向学生发出一个指令,让他触摸其中一件物品。




第三阶段之六

用三个物品让学生触摸,随机轮换“你第一个摸的是什么?”和“你最后摸了什么?”这两个问题。




第四阶段之一

动作。要求学生做第一个动作,完成之后,再要求他做第二个动作。每次让学生做的两个动作都要有所不同。如有必要,发出的指令可包含“第一”和“最后”这样的字眼,以后逐渐减少。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之一:“你最后做什么?”

学生回答之一:说出最后所做动作的名称。




第四阶段之二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之二(A):“你最后做了什么?”

学生回答之二(A):说出最后所做动作的名称。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之二(B):“你首先做什么?”

学生回答之二(B):说出第一个所做动作的名称。




第四阶段之三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之三:“你首先做什么?”

学生回答之三:说出第一个动作的名称。

然后随机变换“你首先做什么?”和“你最后做什么?”这两个问题。




第四阶段之四

如果学生能就两个动作熟练地回答“你首先做什么?”和“你最后做什么?”这两个问题,就让他完成三个动作,然后再问他“你首先做什么?”和“你最后做什么?”这两个问题,一次只问一个问题;最后,就这三个动作,随机问学生“你最先做什么?”和“你最后做什么?”


摘自【美】《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