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列表
最热文章列表
扩展孤独症孩子语言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交谈技巧,提高孩子口语流畅性、灵活性,增强孤独症孩子对周围人和事物的意识和注意。 课程内容:开始时,教师给学生看一种物品或实际动作,并引导学生对它进行描述,可以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但最好要引导学生在没有人提问的情况下就进行描述。 一开始,只要求学生说出物品或动作的名称。然后,给学生看两个或更多的物品或动作,并逐渐过渡到给学生看相关物品或动作的图片。学生最好能描述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或发生了什么事。 接下来,要训练学生描述包含多个人物、物品或动作的图书或复杂图片。 最后,要训练学生描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为了有计划地提高学生描述复杂场景的能力,可以拍摄一系列复杂程度不同的照片给学生看,一开始只给学生看只有一个物品或一个动作的照片,逐渐增加照片上的场景所包含的物品或动作的数量。也可以用录像机拍摄复杂程度不同的场景让学生进行描述。 这一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在教师尽量不提示的情况下进行详细的描述(也就是从多方面进行描述)。要逐渐减少提示,从言语提示逐渐过渡到非言语提示(例如,用手势来提示学生做进一步描述),这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提高其注意他人的能力。 第一阶段 “这是什么?” 1.学生用一个词进行回答。给学生看一样东西并向他提问。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物品名称)。” 2.学生用一个句子进行回答。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这是(物品名称)。” 第二阶段 “你看到什么?” 1.桌上只有一个物品。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你看到什么?” 学生回答:“我看到(物品名称)。” 2.桌上有多个物品。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你看到什么?” 学生回答:“我看到(物品名称)和(物品名称)。” 3.房屋周围的单个物品,向窗外看或站在外面看。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你看到什么?”(教师可以指着那个物品来提示学生,要适时减少提示) 学生回答:“我看到(物品名称)。” 4.房屋周围的多个物品,向窗外看或站在外面看。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你看到什么?” 学生回答:“我看到(物品名)和(物品名)。” 5.桌面上放一张图片。[“我看到(物品名)”] 6.桌面上放多张图片。[“我看到(物品名)和(物品名)”] 7.说出复杂图片(如书中插图)中一种物品的名称。[“我看见(物品名称)”] 8.说出复杂图片(如书中插图)中多种物品的名称。[“我看见(物品名称)”] 第三阶段 动词一(学生用一个词进行回答)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人)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在睡觉”、“在吃饭”、“在奔跑”等。 第四阶段 动词+物品名称 “(人)在做什么?”例如,在骑自行车、踢球。 第五阶段 主语+动词 1.名词作主语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妈妈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妈妈站着。” 2.代词作主语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他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他在睡觉。” 3.学生提供代词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回答:“他在睡觉。” 第六阶段 形容词+物品名称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黄色的卡车。” 第七阶段 形容词+形容词+物品名称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大红球。” 第八阶段 主语+动词+物品名称 1.名词作主语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这个)女孩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这个)女孩在亲(这个)洋娃娃。” 2.学生提供名词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回答:“(这个)女孩在亲(这个)洋娃娃。 3.代词作主语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她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她在踢球。” 4.学生提供代词 教师提问(区别性刺激):(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来 学生回答:“她在踢球。” 第九阶段 形容词+物品名称一学生用一个句子进行回答 1.“这是什么?”(“这是一辆黄色的卡车。”) 2.“你看见什么?”(“我看见一只大球。”) 3.“你有什么?”(“我有一匹棕色的马。”) 第十阶段 形容词+形容词+物品名称一学生用一个句子进行回答 1.“这是什么?”(“这是一辆黄色的小卡车。”) 2.“你看见什么?”(“我看见一只大红球。”) 3.“你有什么?”(“我有一匹棕色的马。”) 第十一阶段 形容词+物品名称+介词+物品名称 例如,蓝色的卡车在桌子上。 第十二阶段 主语+动词+物品名称+形容词 例如,她在拍一个红色的皮球。 第十三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 摘自【美】《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