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列表
最热文章列表
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7‰。儿童孤独症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治疗途径是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如能在3岁前接受科学干预,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儿症状和预后。
农工党中央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关于完善孤独症患儿诊疗康复教育体系的提案》,呼吁加大对孤独症问题的宣教力度;促进孤独症预防—筛查—诊断—康复治疗三级网络的建立;完善孤独症的医保报销制度,减轻孤独症家庭的经济负担;加强孤独症康复机构管理,规范康复治疗行为;加强学龄前、学龄期融合教育;优化启智学校师资结构,强调“医教结合”;加强孤独症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为实现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发了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简称预警征),2017年起,将预警征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辖区内常住儿童提供,实现了儿童孤独症等5类残疾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筛查。2021年,全国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92.8%和94.6%。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通过积极发展孤独症儿童学前教育,加强孤独症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孤独症教育教学研究,提升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水平。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孤独症患者的医疗保障工作,逐步提升门诊保障水平,更好保障包括孤独症患者在内的各类参保人群的医保权益。
国家医保局在提案答复中表示,国家层面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印发文件,将包括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ADI)测评项目在内的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各地医保部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孤独症儿童治疗和康复所需的诊疗项目按程序纳入本地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保障孤独症患儿的医疗需求。同时,居民医保已经普遍开展门诊统筹,按费用而非病种对门诊医疗费用进行保障,把参保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按照《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职工医保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并同步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逐步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进一步提升门诊保障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康复医疗机构管理,打击不合理医疗检查,查处发布非法医疗广告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强康复医疗机构信用监管,完善康复医疗机构信用监管信息归集共享,为全社会共同推进包括康复医疗机构在内的医疗机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教育部积极推进孤独症教育教学研究。组织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孤独症儿童教学模式、孤独症学生教育教学资源库框架等课题研究,探索科学适宜的孤独症儿童培养方式。支持特殊教育学校职教部(班)和职业学校特教部(班)开设适应孤独症学生学习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促进孤独症学生康复与职业技能提升,让孤独症学生有一技之长。
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将开展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试点,推动《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落实,加强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和干预康复工作。广泛开展各类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加强防治知识宣教,促进全社会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政策,努力提升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水平。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地方做好医疗保障各项工作,更好保障包括孤独症患者在内的各类参保人群的医保权益。
上一篇:2024听两会丨全国政协委员许宁:建议保障自闭症儿童受教育权
下一篇:没有了